四種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:
砂、石:骨架作用;抑制混凝土的收縮。
模袋混凝土材料組成簡介。水泥+水→水泥漿:水泥漿包裹在砂粒的表面并填充砂粒間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漿,水泥砂漿又包裹石子表面并填充石子間的空隙,形成混凝土。凝結硬化前:起填充、潤滑、包裹的作用。凝結硬化后:起膠結作用
混凝土體積構成
水泥石——25%左右;
砂和石子——70%以上;
孔隙和自由水——1%~5%。
一、水泥
品種根據工程特點、所處環境條件及施工條件,進行合理選擇。
強度等級原則:高強度等級的水泥配制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。
>C60
隨著混凝土技術的不斷發展,高強、高性能混凝土不受此比例限制。
≤C30
二、細骨料
粒徑在0.15~4.75mm之間的巖石顆粒。細骨料主要采用天然砂和人工砂。
砂按技術要求分為Ⅰ類、Ⅱ類、Ⅲ類。
Ⅰ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;
Ⅱ類宜用于強度等級C30~C60及抗凍、抗滲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;
Ⅲ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漿。
在拌制混凝土時,砂的粗細程度和顆粒級配應同時考慮的問題。當砂中含有較多的粗顆粒,以適當的中顆粒及少量的細顆粒填充,則既有較小的空隙率又具有較小的總表面積,不僅水泥用量少,而且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與強度。
三、粗骨料
卵石、碎石按技術要求分為Ⅰ、Ⅱ、Ⅲ類。
Ⅰ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;
Ⅱ類宜用于強度等級C30~C60及抗凍、抗滲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;
Ⅲ類宜用于強度等級小于C30混凝土。
為減少空隙率,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提高混凝土的強度,粗骨料也要求有良好的顆粒級配。
粗骨料的顆粒級配有連續粒級與單粒級兩種。連續級配是石子由小到大連續分級,且相鄰粒徑比值小于2;單粒級是從1/2最大粒徑到最大粒徑,粒徑大小差別小,一般不單獨使用。
當最大粒徑小于80mm時,水泥用量隨最大粒徑減小而增加,當大于150mm后,節約水泥的效果卻不明顯。
四、拌合用水
凡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,均可拌制各種混凝土。某些污染嚴重的河道或池塘水,一般不得用于拌制混凝土。